为应对疫情影响,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统一规划网络课程,使用QQ、慕课等形式进行远程教学,并将课程录制便于学生温习。开学第一周师生共同配合,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2月17日7点40,开学第一天,距离船海学院本科18级《计算方法》课程开课尚有20分钟。早起的同学已经在授课群中打卡,张攀老师早早打开电脑开始调试。但是由于是我校上课首日,网络服务器压力巨大,张老师和同学们课前又经历了多次调试,课程方才得以顺利开始。
首次进行远程授课,同学们的心情都很特别,船海1802班班长牛智策对此感触尤深:“第一次进行远程上课,特别担心学习效果不好,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提前预习了相关知识。张老师讲的很接地气,把我本以为深刻的概念讲的很轻松,很简单,和在教室上课差不多,很期待下一次课程”。
课后,张攀老师通过QQ群的签到功能,对同学们进行考勤,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了课堂,并通过群发作业的功能布置了课堂作业,同学们只需将作业拍照上传即可。
在《材料力学》课程中,李天匀老师就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材料力学的实际问题,例如,支撑房屋的石柱,翻斗车进行翻斗卸货时的钢柱,运动会拔河时的绳子等讲解了材料的拉压问题。李天匀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与同学们频频互动,隔着网络将同学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进课堂中。
在船海1703班的《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中,朱翔老师就船海专业如何在抗疫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与同学们探讨利用长江游轮快速改造成应急医疗船的方案,引导同学们将知识活学活用。例如,美军现役的仁慈号医疗船(7万吨、1000张病床)改造自邮轮;英国1982年马岛战争“乌干达号”客轮三天改为拥有1200张床位的医疗船。此外,朱翔老师主动做好“课程思政”,讲述西南联大师生坚持教学的动人事迹,鼓励同学们共克时艰,踏实学习。课后,朱翔老师将课程的全程录像录音发送给同学们,方便同学们课后温习。
“仁慈号”医疗船
在研究生的《静动态实验技术》课程中,陈美霞老师提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网络条件,发布上课规则和课程资料,让同学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陈美霞老师还将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语音和PPT发到群里供同学们课后复习。
文化课程采取远程教学形式,那么体育课又是如何上呢?2月18日上午,船海学院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一节体育课。课上,根据老师发给同学们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完成俯卧撑、跪卧撑、仰卧左右手触踝、俯卧内外摆腿等内容,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
除PPT和音频模式外,老师们也采取了录播、慕课等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疫情阻止了同学返校,但是阻止不了知识的传播。
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返校,导师朱老师通过QQ远程指导我进行毕业设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生活更加充实,心里也更加踏实。大“疫”当前,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本科2016级刘文乐
远程上课过程中,李天匀老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增强大家学习主动性。讲课风格生动幽默,极大提高了我们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兴趣。李老师还善于听取同学们的建议,主动了解学生想法,课堂气氛十分亲切活泼。
——本科2018级李千千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我们轮机1701班有三门课程以QQ屏幕共享的方式开展了线上网课。于我而言,线上学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发言更直接地与老师、同学交流,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家的自律性和学习效果更难保证。特殊时期的特殊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即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本科2017级杨颖青
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延期开学,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按时开课。线上教学虽然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却减少不了我们求知的渴望。待春来,玉兰盛开,山川无恙,我们再相聚喻家山下。
——硕士研究生2019级万志威
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船海学院每周面向所有学生发放网络问卷,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匿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6.37%的同学都对网课效果表示满意,96.97%的同学认为课堂上的互动效果不错,91.54%的同学能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学院会积极改进,提升远程课堂授课效果。
l上课速度较快,有些跟不上
l希望强化课堂管理,由管理员统一关闭麦克风,减少环境杂音
l网络有时不稳定,希望能将重点内容重复几遍
l希望能在PPT上辅以板书帮助理解
······
船海学院接到学校延迟开学相关通知后第一时间响应,启动相关预案,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建立起完善的远程教学方案,由教务员和辅导员负责组织,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督查,搭建网络课堂,将疫情对教学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