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18日,华中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九思受海军第二副司令员罗舜初中将委托,正式成立造船系。因属保密专业,所以对外亦称第八系,朱九思兼任系主任。
朱九思
罗舜初
当时定下的原则是:军民兼顾,以军为主;水面水下,水下为主。随后,武汉警备区某部队调了一个连作为警卫,学校东南角的一栋宿舍门前有了卫兵,这让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羡慕不已。而朱九思副院长则到处“招兵买马”,将一批研究所的顶级学者和大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苏联回来的部分留学生调入华中工学院,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派出大批教师赴大连海校、上海交大、哈军工等学校学习。建系之时,设立了潜艇设计与制造、船舶电气设备、船舶内燃机等3个专业,1959年9月开始招生,同时还分别从在校学生中抽调部分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过来,既是作为学生,又作为师资在培养。这批学生到造船系后,于1959年4月20日正式上课。为了办好造船系,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要求把招生计划由湖北省扩大到全国范围,纳入中央计划,并由第二批录取上升到第一批录取。
(2)修订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3)抓紧培训师资,加强实验室建设,并申请武汉市政府批准,将喻家湖划归学校为造船系有关专业建设实验基地。
到了1960年3月,系里已开出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50多门,筹建了一部分实验室。1961年,造船系第一届毕业生19人从船舶内燃机专业毕业。
1961年华中工学院第八系首届毕业生合影
1962年,潜艇设计与制造专业易名为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的系主任彭伯永提出“站稳讲台、走出校门、形成特色”的办院思路,从校内外引进一批教师加强师资队伍,派出大批教师赴上海交大、哈军工等学校学习,进行实验室筹建工作,带领学生到海军基地实习,开展厂校合作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学生也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实践锻炼。1963年开始,在朱九思院长大力引进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从校内外引进潘景安、程天柱、刘颖、晏成栋、陈贤育等一批优秀人才充实造船系教师队伍。同年,造船系1965届学生首次赴青岛北海舰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认识实习,由学生在舰艇上自下而上,逐层甲板摸索其舱室布置、结构型式、管路管系,最后画出总布置图,这次实习使学生对军舰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
63年8月60级1班学生赴青岛北海舰队实习途中合影
同年,造船系刘颖教授为首成立柴油机研究室,与武汉柴油机厂合作开始研究风冷柴油机,学院还组织人员开始纵流压浪船型研究。
1964年,造船系首届完全由自己招生和培养的各专业学生毕业。同年开始建设结构实验室和风洞实验室,1965年,风冷柴油机研究参加全国高校科研成果展览并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当时全国共有20项优秀成果参与展出。同年2月,由程天柱、晏成栋、陈贤育三位教授带队,骆东平、崔存根、喻正宝、潘立新、吴殿信、段远才、周秋波、肖运福等教师参与组织指导,船舶设计与制造、船舶电气设备、船舶内燃机三个专业的65届共计50余名本科生毕业生第一次走出校门,到广州“广东新洲渔轮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内容是做《远洋冷藏拖网渔船》实船设计。该船为我国第一个《科技十二年发展规划》中的研究项目,最后设计图纸经过广东省水产厅主持的专家评审鉴定会顺利通过。
65届同学到广州进行毕业设计
1967年,该船型定型为国家标准渔船船型。这次真刀真枪进行实船毕业设计对学生掌握整个船舶设计全过程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有的老教师现在回忆,那次的毕业设计对其一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老一代学校领导和系领导的带领下,第一代船海人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抱负投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研究和教学,为国家的船舶设计和海防事业贡献智慧,培养人才,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巩固国家海防线提供技术支撑。